意外保障
為您分擔因意外所成的變故
歷經二○一九年中美貿易戰、香港反送中,以及全球氣候變遷,今(二○二○)年更遭逢武漢肺炎威脅,全球局勢動盪不安,台灣也連帶受到影響。
在政治風險和低利環境的趨勢下,台灣高資產族群的資產能不能完整、和諧的傳承,恐怕還是一個問號。
事實上,「富不過三代」的問題,不只存在華人社會。
根據美國家族辦公室協會(Family Office Association)針對全球高資產族群所做的調查發現,第一代資產傳承給第二代的成功機率為三十%,第二代傳到第三代的成功機率為十%,到了第三代,要再將資產傳承給第四代,成功機率只剩三%。
儘管如此,「富過三代」仍然是許多高資產族群的傳承目標。台灣走過五○、六○年代經濟起飛的輝煌時期,當年這一群胼手胝足、白手起家的中小企業創始人,創造並累積龐大財富,如今逐漸邁入退休年紀,「傳承」這件事也愈來愈逼近。
富不過三代的關鍵
侯文成:成功無法複製
「成功創造財富的能力,是無法被複製的。由於生長環境的不同,當第一代『創造』財富的能力,無法延續到第二代,而且第二代也沒有持續『累積』財富,當然很難達到『富過三代』的理想。」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說。
分析「富不過三代」的原因,除了「成功無法複製」之外,家族成員眾多導致財富分散、稅務法規的演進加重稅賦,以及下一代對財產分配無法達成共識,都是「富不過三代」常見原因。「台灣有很多高資產族群,家族成員都已經進入第三代了,第一代的財產問題還沒解決,」侯文成觀察。
五大傳承問題
會計師:這個最難解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林志翔觀察,台灣創立家族企業的第一代,目前的年齡大約落在六十歲~八十歲之間。
提到傳承,「大概可以分為五種,包括領導人的傳承、所有權(股權)的傳承、家族文化及價值觀的傳承、慈善公益的傳承,以及財富的傳承。」
針對這五大傳承,林志翔認為「財富傳承」最複雜,「如果事前沒有妥善的傳承計畫,是很難回頭或再補救的,」服務高資產族群多年、目前手上每位客戶平均資產高達十億元的林志翔強調。
根據《二○一九台灣家族企業傳承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家族企業的掌權者,目前有五十六%是第一代,三十五%為第二代,第三代的比例僅占九%。相較於美國洛克菲勒家族、德國默克家族,動輒兩、三百年的傳承歷史,台灣「富過三代」的百年家族企業,目前尚處於萌芽階段。
華人深信「有土斯有財」不動產適合當傳承工具?
談到財富傳承,華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蒂固,因此在傳承工具的選擇上,「不動產」就占了很大一部分。
「在稅務上,不動產的傳承非常複雜,賣給下一代,贈與給下一代,還是等百年後變成遺產傳給下一代,光是這三種移轉方式,就有三種截然不同的稅務規定,」林志翔認為,相較現金或其他傳承工具,不動產較容易陷入「分配不公」的問題,進而引爆子女之間對簿公堂的風險。
假如父母在同一個地段、同一棟大樓的不同樓層,留下兩間房子,一對兄弟就可能發生樓層之爭。此外,不同子女對家族資產的認知不同,尤其傳統觀念認為,祖先留下來的「起家厝」不能賣,只要其中一位繼承人不願意變賣,屆時就容易引發紛爭。
「如果無法將不動產順利轉換成可以掌握、有效利用的現金,這筆資產幾乎是完全被鎖死的。」侯文成說。
「錢藏海外」好安心?買境外保單 當心遺產稅!
除了把錢放在不動產,還有一群富豪偏好「錢藏海外」。新加坡、香港、瑞士等國家,因為低稅、資產選擇性多,是許多富豪「錢放海外」的首選;然而,將資產放置國外,還是有不少風險和疑慮。
「早期,有錢人把錢放在海外,大多是為了逃避在國內繳稅,但在全球CRS反避稅準則的趨勢下,想像以前那樣避稅,可沒那麼容易了,」林志翔說。
那如果是購買境外保單呢?「在海外買的保險,萬一自己哪一天突然驟逝,除非你有告訴過別人,否則不會有人知道,你在國外有這張保單。」
在台灣,只要透過壽險公會就能查詢保單,而且只要有一家壽險公司接獲身故通報,其他公司也會同步知情,保險給付就會很快入帳,「萬一沒人知道你有境外保單,那麼境外保單的保險金,能不能順利給受益人,也是一個問題。」侯文成說。
不只如此,「在國內買保險」和「在國外買保險」,死亡保險金的認列,更是天壤之別。「在國內,指定受益人的死亡保險金,一般來說不會被視為被保險人的遺產,所以不會課遺產稅。但如果是境外保單,死亡保險金被視為遺產,是要課遺產稅的。」林志翔說。
保險不只是「保障」家族傳承 守富創富
「保險可以指定多位受益人、同時安排受益人的順位及受益金額,且遠比遺囑更有效力,此外,風險也遠比不動產來得低,規劃得宜,甚至還有免稅的節稅效果。」侯文成補充。
現在有許多保單有「類信託」的功能,選擇具有「分期定期保險金」給付功能的終身壽險,設定身故保險金分期定期十年或二十年給付,就能提前幫子女(受益人)規劃固定收入,確保下一代能夠安穩的生活。
例如友邦人壽推出的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投保年齡最高可達七十四歲、最高投保金額可達三億元,投保時不必體檢,如果投保時以標準體投保,在六十歲之前,每五年可提高保額,每次最高可增加二十五%,是一張專為資產傳承設計的保單。
保險的高槓桿效果 千萬財富完整傳承
「與其透過不動產,或是把錢搬到海外,其實保險是更簡單、有效率的財富傳承方式,」林志翔認為,保險不只有保障的功能,保險的高槓桿效果,不但可以預留稅源、讓資產增值,還能為後代預留稅源,達到「富過三代」的效果。
為什麼保險能夠創造「富過三代」?舉例來說,假設第一代有存款一千萬元,傳給第二代的兩個小孩,每個小孩各得五百萬元;第二代再把各自手上的五百萬元,分給自己的兩名子女,最後第三代每個人也只有二百五十萬元資產。
但如果善用保險,就能讓資產增值。相同例子,假如第一代有存款一千萬元,將其中的七百一十萬元拿去投保終身壽險兩千萬元,自己還有二百九十萬可以花用,當第一代撒手人寰之後,第二代兩個小孩均分保險金兩千萬元,每個人一千萬元;接著,第二代比照投保,第三代的四位子女,同樣也都能各拿到一千萬元。
除了讓資產增值,保險還能為後代預留稅源。
以四十歲男性小邦為例,投保宣告利率二.七八%的利變終身壽險,年繳保費三十五.四萬元,繳費二十年,總繳保費約七○八萬元,就能創造一千萬元的保險金。萬一小邦離世,留有兩千萬元的現金遺產,這一千萬元保險金,就能當作子女(或繼承人)繳交遺產稅的稅源,不會讓遺產被打折。
不過林志翔提醒,資產傳承不但要規畫妥善,更要趁早開始,「如果太晚才想透過保險安排傳承,就可能會有躉繳投保、高齡投保、鉅額投保等問題,容易踩到國稅局『實質課稅原則』的規定,」萬一國稅局認定保單符合「實質課稅原則」特徵,保險給付還是可能被課稅。
別以為財富傳承是有錢人的事,就算你不是富二代、富三代,你也可能是富一代,能不能創造富三代的家族歷史,選擇就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