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020年11月11日)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於今(2020)年10月的最新「勞動參與率」數據指出,我國屆齡退休 (60-64歲)卻仍繼續工作的人口比例,男性與女性各為50.2%與24.1%,與2018年的45.8%與18.4%相比,呈現上升趨勢。而另外依據家庭收支調查結果,2019年全體家庭戶數為873.5萬戶,其中經濟戶長為65歲以上的家庭數為193.5萬戶,較2018年的189.6萬戶增加2.1%,若與5年前(2015年)的165.1萬戶相較,則增加17.2%。AIA友邦人壽指出,這些數據顯現一個現象:越來越多屆齡退休的人無法或不敢安心退休。
年度 |
60-64歲勞動參與率 |
經濟戶長為65歲以上家庭戶數 |
|
男 |
女 |
||
2019 |
50.2% |
24.1% |
193.5萬戶 |
2018 |
45.8% |
18.4% |
189.6萬戶 |
「退而不休」是一般國人對於退休生活最不喜見的狀態,金融保險市場因此也提供多樣保險商品,希望協助民眾一起創造「晚美」生活。然,此類商品選擇品項多,國人較難全面理解,更有保守型投資人喜歡把還本型壽險商品與銀行的定存利率做比較,錯誤以IRR (Internal Rate of Return,內部報酬率)或「比定存利率高」的概念,一昧追求繳費期間的年年還本,反而忘卻保險商品對退休生活規劃的本意,甚至將提早解約誤信成彈性資金調整,輕忽保單解約產生的手續費或保單滿期後對退休生活正面的固定收入效益等。AIA友邦人壽提醒民眾,規劃用於退休保險商品的用意,無非是希望為民眾能利用6-10年短期的資金累積,長期鎖定資金以放大價值,等到達退休年紀時,便可透過領取固定金額,讓自己退休時仍能有餘力自給自足,進而照顧家人的生活。眾多保險商品有不同的設計邏輯存在,保單的價值往往不如表面上所看到的那麼簡單,民眾切勿因錯誤觀念,而犧牲能為未來退休生活所創造的最大價值。
AIA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指出,對不確定的恐懼,讓許多人透過保險商品來轉移可能會發生的潛在風險,而購買所謂的還本型壽險就是想轉移對未來退休生活不確定性恐懼感的最佳例子。熟悉金融理財的人都知道,當我們計算一些金融商品價值時,主要是衡量未來能夠帶來的現金流量,而其中大部分的來源則是最後的期末價值。真正對退休生活能發揮作用的保險商品,不會希望影響保戶這三、五年的生活價值,而是希望能讓保戶透過6-10年的持續繳費,累積財富,鎖住資金,以期於退休享樂年齡時可擁有最大化的「期末價值」。
以「友邦人壽樂退699美元利率變動型還本終身保險」為例,繳費期間僅6年,且可自行決定65歲或70歲來當作自己的樂退調整年齡,自「樂退規劃日」(含)起,每屆保單週年日仍生存時,得領取前一保單年度末基本保額24%的生存保險金,創造源源不竭的現金流,可以照顧自己到99歲,穩定補足退休後所得替代率不足問題。